老樹初列管時,根張範圍是地方地方重要信仰的聚集地,地表多以水泥舖面,僅留主幹旁約30cm範圍裸露土壤,間隔裝設透氣孔,以供施肥澆水用,但棲地透氣度不佳,樹木健康受影響,即使裝設噴藥設備,在藥物防治效益仍有限之下,施以棲地改善,擴張主幹旁的自然地面,並用木欄杆圍起,減少民眾踩踏僅存的裸露地,活化其棲地;同期社區亦申請經費,在樹下靠河岸處修建休閒木棧道,供廟會或活動時作為台階座椅,因而老樹逐步恢復健康。常可見到三、五村民,聚集伯公廟前閒聊,將老樹涼蔭發揮最大效益。
樹下的福興宮,當地耆老都以雙伯公廟為稱謂,其雙伯公指供奉土地公及土地婆,與所謂的合境伯公不同。廟於日治時代就已存在,經民國84年再擴建成目前的建築,平時以1~6鄰及附近約十幾戶的民眾祭祀居多,遇慶典時則有40戶人左右祭拜。老樹及伯公廟早已是永興村的休閒中心,老樹對於民眾日常生活影響甚大,夏季常於樹下乘涼、下棋及小酌兩杯,小孩也在此嬉戲玩耍,部份單車族則會駐足停留觀賞。老樹由現任村長劉家宏及社區理事長古新炎兩人合作管理維護,詳細作長遠完整規劃,目前配合水保局的培根再生計畫,積極推廣社區總體營造,以永興村豐富的文史及優美自然環境,連結老樹吸引觀光人潮,帶動地方經濟,發展只是早晚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