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探訪早期影響鹹菜甕開發甚鉅,至今仍足以左右關西政治生態的羅家上南片,必須經過南山大橋,一過橋即被映入眼簾的羅屋埤頭風景所吸引,喜愛釣魚者,則容易因埤頭下閃亮的魚影所誘惑,而停留腳步。老茄苳就在橋頭旁,十多年前用鐵欄杆圈繞著時,外地過往者可感覺其特殊性;隨著人們親近自然風尚,時間讓鐵杆繡蝕損壞下,多年沒有圍籬,樹幹粗壯,樹冠幅寬大而雄偉,引人不得不駐足欣賞。據南山里羅吉信里長表示,此樹為羅家祖先羅振祿、羅振富公二兄弟所種植,傳至碧玉公的時候,樹齡已61年,目前樹齡已超過200年。98年時,茄苳樹因蟲害生病,委請專業防治公司噴藥救治,並敲除水泥舖面,恢復自然棲地後,再以木欄杆維護,減少民眾踩踏其根部,才恢復健康。
老樹位於交通及民眾活動頻繁的道路旁,社區居民很早就在樹下設置涼亭,除固定作為長青族的休閒聚會場所,平時更是羅家中生代午後聚集閒聊處;尤其護欄下方就是鳳山溪最重要的溪釣場,對釣客的釣技品頭論足;或是自行釣了一些魚,家裡炸熟了帶到這兒,帶點小酒品嘗閒聊;三五好友酒酣耳熱後話題更多,不時哈哈大笑,或與溪中釣客抬槓或消遣。調查紀錄中,鮮有區域性的小涼亭,達如此高效率使用。相對老樹的健康或生病,時時在民眾視線下關注,因而在列管老樹中,本棵檢視頻度最高。而樹下橋頭設置的路燈,容易招引趨光性的害蟲到訪,其中毒蛾最為明顯,周期性的寄食將枝葉啃食殆盡,或其他蛾類幼蟲大量發生,以植物自保性落葉,讓害蟲無食物可吃而死亡的機制,短暫現象卻讓地方誤為老化枯萎,初期稍有病灶,現任里長羅吉信擔任管理維護人,隨即回報管理機關,而讓本樹獲得最妥善照顧。羅里長也表示,這棵樹是祖先所留下的,已有深厚的感情,絕對會持續用心照顧。
目前老樹枝幹除了長大量青苔外,較高處有多量的台灣金釵蘭附生,在靠道路外緣的枝葉,因緊鄰著電話線通過,逢颱風季節時,電信維修人員會修剪過剩的枝葉。主幹完整而幾乎沒有瑕疵,整體健康在沒有蟲害發生時,雄偉而翠綠的樹型,令人有多看一眼的慾望。樹下方的埤頭水圳,牽繫著上南片灌溉重要水源,目前保持特有文化的水車,即在樹前方不遠處。而先人在開墾時,運用智慧製作水車,將水位較低的水源,利用水流動力從水圳引至較高河階,灌溉了廣大的上南片田園,以前都採自然的木頭及竹材為主,現在則是不鏽鋼製作,就現代技術與保有傳統文化之間,實難兩者兼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