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樹位於關西往玉山路程上老社寮的余家聚落旁,從竹30線0.8K往左上方,即可見其寬廣的樹冠幅。建議經余家祠堂廣場旁小徑,達池塘的另一田埂上,於晴朗天氣時觀賞,堪稱本縣現有列管19棵樟樹中,樹型最優美壯觀者,除上下兩口池塘提供充裕的水源,樹旁民眾在辛勤耕作菜園時,施肥也順便提供老樹養分,即使不待每年一度的施肥工作,仍維持健康而持續長大。14號南新里樟樹的管理者也稱,樹齡並沒有他們的年長,卻因為環境的優勢,讓其僅約140年的歲月,胸圍即達近500cm之譜,自由生長的空間,從三方角度觀賞,沒有一棵樟樹可與之媲美。
依受訪談的余玉台先生告知,此樹由其祖父所種,所以較肯定達140年的歲數,是現有列管老樹中,較少數可以確認樹齡的一棵。而目前養護老樹由其負責,延續至今,余家人對這棵老樹的照顧不遺餘力。由於老樹長在池塘邊,周遭環境較潮濕滑軟,維護不易,加上寄生或附生植物很多,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很重要,但這棵老樹到目前為止,生長得很好很茂密,余先生的用心付出真的是功不可沒。
老樹主幹約從2.5米高處開始分叉,枝幹以圓傘狀往各方向生長,僅在下方池塘的上緣,可見乾枯的枝幹外,其他枝幹附生的槲蕨及杯狀蓋骨碎補,數量密度在列管老樹中之最。樹下的埤塘受大萍侵略影響,經常呈現滿佈淤塞的景觀,造就了棲地衍生的螺類,而吸引紅冠水雞於此覓食築巢,繁衍下一代。池面大萍出現的空隙,偶爾可見數量越來越少的七星鱧,一般溼地必然出現的蜻蛉目昆蟲,在此以關西地區較為少見的粗腰蜻蜓最為優勢,紅腹細蟌亦於陰涼處隨意可見。
從老樹生長的制高點,往下可見腹地寬廣的老社寮河階,並可遙望新城溪對岸的苧子園,老樹周遭分佈的多個池塘,為當初開發時,在地理上是極重要的防禦工事。參考新竹縣文化局出版,邱瑞杰著之《清末關西地區散村的安全與防禦》一書中,提到老社寮村落以池塘及刺竹林,作為防禦原住民出草的屏障,並特別以圖示說明,其中本棵老樹及上下水塘,在圖中亦清楚描繪相對位置。目前上口池塘已填掉上半段作為耕地,老社寮河階多改為網室及果園種植,文明進步改用馬達抽水,顯然池塘灌溉功能已失,相對也就讓大萍覆蓋侵略,除釣客偶爾清出一角落空曠處供自己垂釣外,消長的作用下,逐年可能將僅剩的池塘變成耕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