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坑溪一直是大同里茅子埔(註1)聚落引以為傲的泉源,發源桃園台地,終年水源不絕,加上坡度大而容易以水圳引水灌溉,沿鄉道而上可達六福村主題樂園及小型工業區,路旁多淡水養殖與特色農產,甚至鱘龍魚初養殖成功時,曾有業主找上當地養殖池洽談合作,惟風險過大而作罷。在竹118線叉路口的亞太番茄園招牌,是探訪本棵老樹極為重要的指引。沿鄉道可抵上述的標地前,過了北二高高架橋面,隨即遇叉路,往右方前行達列管的5號茄苳,叉路口停駐可見恬靜三合院,圍牆外的樟樹,正是本文的主角。
從叉路口初見其樹冠外觀,無法感受像多數列管樟樹的高聳樹高或寬廣樹蔭,其歷經自然天候洗禮,影響住家生活品質遭受修枝,不像其他老樹生長未有受限,而使枝幹較為單純。由於緊鄰重要道路及住家,又屬於經濟樹種,曾有人出高價購買,惟樹旁屋主強調,要給出外打拚的子弟,回到家鄉時,老人家能以樟樹從小小棵,長到現在如此大的過程故事,作為傳承,讓這棵樹進入外地遊子的眼簾,就有回家的感覺,所以矗立一百多年。再觀察粗壯的根部,更覺得其存在該處之價值。
由於生長棲地的困境,分叉成一主幹及二枝幹型態,其中橫枝長滿石葦,其叢中有一棵小榕樹寄生,主幹約屋頂同高處,長有約十幾棵園藝植物的錦蝶,主幹則於上橫枝分叉處略呈腐朽狀態,枝葉於夏季偶受蛾類幼蟲寄食影響,葉梢略有光禿情形外,整體生命力還算強韌。尤其於六月的觀察,枝葉翠綠而茂密,難以察覺其根張棲地受限,可能產生的生長障礙問題。
就老樹周遭的文史訪談中,受訪者表示樹下有一水圳,以前水圳寬1公尺以上,是當地居民灌溉、洗滌之來源,自從北二高興建後,良田變公路,以前灌溉稻田的水圳,現在只能灌溉菜園了。隨著馬路拓寬,水圳也隨之縮小,但仍可見到的是,水圳內擺放多個石板,可以想像以前婆婆媽媽們在那洗衣服話家常的情形。目前由於水圳的水不深,而就近刻意觀察,其中棲息數量甚多的台灣蜆、粗糙沼蝦及明潭吻鰕虎,如果讓附近孩童親近戲水,不失是一個安全又有生趣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