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鹿寮坑,很多人會聯想到海梨柑的情人節,或者是石爺石娘的愛情故事,這些在社區營造及生態旅遊有很高的名氣。地名之由來,依受訪者古兆田先生表示,因為早年這裡有許多的鹿,當時獵人在溪口蓋有獵鹿休憩的小寮,因此而命名。由於地名意象明顯,所以在竹120線的五龍工業區入口,或竹26線路口,都有不同的梅花鹿塑像,相當容易找到它的位置。自文建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開始,至今鹿寮坑所在地的華龍社區,都是重點社區,歷年的油桐花祭活動,內政部績優社區及環保示範社區等優等獎項,都可見到社區活力,獲得各公務部門的肯定;再歷經反對開採砂石抗爭案,仍不減地方對於生態環保及文化的熱誠,啟發的地點,即是目前社區共同經營的鹿寮坑驛棧,本縣樹型最漂亮的茄苳,即位於驛棧旁。
從竹25線驛棧旁仰視,樹冠成傘型非常壯觀,枝葉茂密而翠綠,樹旁即為工業區的工廠,建築物高度足以影響氣流,導致前數年的葉蟬反覆侵害,老樹為求自保,自行落葉前的枯黃及葉蟬紛飛景象,讓附近居民擔憂,前後雖噴藥三次以上,成效仍有限。後來敲除土地公前根張範圍的水泥舖面,再施以棲地改善,才達真正的效益,直至近兩年,枝葉保持綠意盎然,樹木的健康防治,足可做為其他老樹管理的維護範本。
主幹橫斷面呈現橢圓狀,未見任何中空腐朽,垂直而上,在約2米開始分叉枝幹。棲地改善前,幾乎未曾遭修枝,施作時,伯公廟上方橫枝予以適度修剪,傷口並塗以癒合保護劑,後續追蹤發現枝瘤包覆極為完整而健康。枝幹多附生群聚的伏石蕨,低矮枝末可見槲蕨與伏石蕨混棲,槲蕨則逐年減少,略有被伏石蕨侵略覆蓋現象。樹冠枝葉末端,夏季追蹤時,有遭蛾類幼蟲寄食現象,呈現暫時光禿情形,但整體健康狀況及視覺景觀,仍為所有列管茄苳中之最。又樹下施以木棧道,提供休憩空間,亦可避免民眾踐踏,減少根部與地表的損傷,吸引許多人喜歡在此停留照相,這也是社區極早投入生態保育,所獲成果的肯定與驕傲。
茄苳老樹是在這裡自然原生,推估約有300年的樹齡,先人來這裡開墾後,才在樹下安置土地公,祈求平安。整個鹿寮坑有5個土地公,這座土地公廟早期用4塊石板所組成,到民國59年才改建成目前的面貌,平常初一、十五,大約有13戶人家來祭拜,但沒有吃伯公福的慣例。相傳這一帶都是樹林,樹木是經濟來源,附近的樹幾乎都被砍完了,但鋸子ㄧ碰到這棵樹就斷掉,就是沒辦法動這棵樹,所以伯公樹的神靈傳說是其來有自的;而這棵會開花但不會結果,應當是一棵公樹。由於樹高目標明顯,以前曾遭受雷擊,後來加裝避雷針後,就沒有再發生過同樣情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