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區中,大樹如非行道樹及刻意植栽,屬自然生長者,常因交通動線及整體景觀發展被伐除,要能保留百年以上,只有生長在公務機關範圍內才有機會。榕樹因氣根垂落,夜間隨風飄動時,總讓人有其他聯想,山間客家聚落因此對榕樹不具好感,都存著為陰樹的思維。加上根系浮於地表,穿透力極強,容易破壞建築物的強度,故鮮有客家聚落願意栽種榕樹,來作為庭院及景觀綠美化。然本棵生於客家族群為大多數的新埔鎮,因坐落新埔國小內而保留至今,仍屬不易。除校方對其持正面的看待,學生也喜歡到樹下休息玩耍,畢業的校友亦對這棵老榕樹充滿懷念。
老樹坐落於學校左側角,午餐供應中心前,旁邊為學校側門,淺花台上四枝斜幹往四向生長,在師生細心照顧下,造就綠蔭甚為寬廣。植株經校長沈港燃確認是第二代,參照16年前的歷史檔案,與目前景觀差異不大。由於四周皆為建築物,原本榕樹就容易因通風不良,而感染介殼蟲患煤煙病,溜滑梯上方枝叢,就曾佈滿紅白相間的介殼蟲,葉面全為黑色菌落,地面更因大量介殼蟲吸食樹液後,排遺滴落的甜蜜汁液,吸引大量的虎頭蜂前來覓食,而有被叮螫的恐懼感。雖然都是生態的正常現象,但對師生活動安全及健康影響仍大,經噴藥防治及疏伐修枝,才得以緩解,不然枝葉比現況更為茂密。疏伐同時,為避免橫枝幹在強風或外力因素下斷裂,並特以H型鋼柱作支撐架,還細心的用軟橡膠包覆,防止學童在嬉戲追逐中,誤撞而受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