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熱門關鍵字
荔枝椿象會造成什麼危害?
  • 修改時間:114-04-23

1.荔枝椿象原分布於南亞及東南亞一帶,在中國分布於中國南部福建、廣東、廣西等出產荔枝的地區,其他為印尼、印度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越南、斯里蘭卡、菲律賓。專家指出,當初可能因為進口荔枝苗攜帶卵塊或若蟲而使荔枝椿象進入臺灣。

2.荔枝椿象1年發生1世代,生活史包括卵、若蟲及成蟲3個時期,成蟲壽命長達200~300日;成蟲多於無風、向陽及較稠密的樹冠葉叢中或植株縫隙處越冬,翌年3月上旬越冬成蟲開始活動,於荔枝、龍眼枝梢或花穗上吸食危害,待性成熟後開始交尾產卵,卵多產於葉背,產卵期自3月中旬至10月上旬,以4、5月為產卵盛期。卵期約需8至10日即孵化成若蟲,其齡期從一至五齡約60天。若蟲有群集取食現象,受干擾時有假死行為,同時分泌臭液,並掉落於地,但很快就往樹上爬,五齡若蟲至成蟲間,大量取食累積脂肪準備越冬,6月下旬陸續變為成蟲。

3.荔枝椿象以刺吸式口器吸食荔枝與龍眼的嫩芽、嫩梢、花穗和幼果汁液,導致落花、落果,嫩枝、幼果枯萎及果皮黑化等。族群密度高時,常造成枝葉生長遲緩、花穗萎縮或脫落、甚至整個植株枯死,此外,荔枝椿象亦為傳播荔枝或龍眼鬼帚病(Longan witch’s broom)之重要媒介昆蟲,且其危害所造成之傷口也有利於荔枝露疫病菌(Peronophythora litchii)之入侵。受驚擾時,常射出具腐蝕性臭液以自衛,會造成果實及葉片灼傷,如觸及人體皮膚或眼睛,可引起刺痛感及過敏,應避免接觸。

4.荔枝椿象主要危害荔枝、龍眼等農作物,如有適當管理及藥劑防治,均可達預期之防治效果。防治藥劑包括、48.34(%)丁基加保扶乳劑、20(%)亞滅培水溶性粒劑、40.64%加保扶水懸劑及85%加保利可濕性粉劑等。種植有機作物之農友則可以手摘除銷毀葉背之卵塊,或於作物主幹基部塗佈一圈黏膠,防止掉落地面的若蟲爬回樹上危害,亦可被黏膠黏住而死亡,相關防治技術可向轄區農業改良場所諮詢。

5.該害蟲除在龍眼及荔枝果園危害外,常於雜樹林、公園、路邊或庭院中之臺灣欒樹及龍眼樹上出沒,惟上述地點較少實施防治措施易成孳生源。請於修剪樹枝時需注意防範,也請民眾勿因一時好奇而捉捕該蟲,避免遭到荔枝椿象防禦性臭腺汁液灼傷,導致過敏或皮膚潰爛。

6.另如需參考荔枝椿象診斷鑑定與防治摺頁,可至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官網下載(網址:https://www.baphiq.gov.tw/,路徑:首頁 > 主要業務 > 植物防疫 > 植物防疫資訊 > 荔枝椿象生態與防治摺頁(108年出版)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