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熱門關鍵字
荔枝椿象防治
  • 上版日期:110-04-23

荔枝椿象為近年來成為新興害蟲,不僅影響無患子科的龍眼及荔枝,常見行道樹種臺灣欒樹及造林樹種無患子也深受其害,荔枝椿象成蟲及若蟲均以刺吸式口器危害植株的嫩芽、嫩梢、花穗及幼果等部位,嚴重影響果實產量及樹勢生長。荔枝椿象於受驚擾時,常射出具腐蝕性臭液以自衛,會造成果實及葉片灼傷,如觸及人體皮膚或眼睛,可引起刺痛感及過敏。

本縣無患子科作物荔枝種植面積計約3.4公頃(占全台生產面積9,884公頃之0.03%)、龍眼種植面積計約10.1公頃(占全台生產面積10,706公頃之0.09%),屬極零星非經濟性栽培作物;於鄉親生活周遭、非農業環境中(如公園、行道樹)常發生荔枝椿象危害之作物則為台灣欒樹或無患子等。

荔枝椿象的防治方法可分為物理、化學及生物防治等方法,在生物防治技術中,應用釋放其卵寄生蜂平腹小蜂為主要的方法,該小蜂會將卵寄生於荔枝椿象卵內,使其無法孵化而死亡,據以降低田間的族群數量。平腹小蜂為本土性的寄生蜂,自然狀況下可於5~6月間寄生荔枝椿象,但荔枝椿象產卵的高峰期在3~4月,因此需將平腹小蜂進行人工飼養,俟3月開始的荔枝椿象產卵季節,即可提供於田間釋放,達到及早防治,以避免荔枝椿象擴散蔓延的目標。

有關農業區內荔枝及龍眼作物的荔枝椿象防治工作,一般而言如有適當管理及藥劑防治,均可達預期之防治效果。目前核准使用之防治藥劑包括50%芬殺松乳劑、85%加保利可濕性粉劑、40.64%加保扶水懸劑及2.4%第滅寧水懸劑等。因冬季低溫時,荔枝椿象成蟲多會躲藏,不易發現其蹤跡,直到隔年早春氣溫回暖,越冬的成蟲才會出來活動並交配產卵,而其體內脂肪已消耗,對藥劑容忍性低,此時,正是採取化學防治最關鍵的時機。之後,開花期,為避免施藥危害蜜蜂授粉,改以釋放平腹小蜂、摘除卵塊或移除成蟲等生物或物理防治。花期結束後,農民可配合荔枝細蛾防治再進行一次施藥,惟此時施藥,應注意安全採收期,確保食用安全。

種植有機作物之農友則可以手摘除銷毀葉背之卵塊,或於作物主幹基部塗佈一圈黏膠,防止掉落地面的若蟲爬回樹上危害,亦可被黏膠黏住而死亡,相關防治技術可向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諮詢(電話:03-476-8216)。

非農業區(住家環境、公園、行道樹)之防治工作,因108年起環境保護署已陸續核准防治荔枝椿象之環境用藥,可施用於非食用作物上(如公園、行道樹、雜樹林等),因荔枝椿象族群近年呈現急遽攀升,相關管理單位可使用化學藥劑進行蟲害控制。施用時間建議可於1月至2月下旬(依氣候溫度而異),在清晨或傍晚越冬成蟲聚集於嫩梢活動力較低時,進行第一次藥劑防治;3月中旬後,成蟲活動力較強,藥劑防治效果不佳,此時不建議用藥。

此外,「肥皂水防治法」也推薦與一般民眾於居家環境中使用,其原料容易取得,且經台大昆蟲研究所實驗證明能有效殺死荔枝椿象的若蟲,可做為防治的另一種選擇。操作時可挑選市售清潔劑中註明有「皂化」之成分,加水稀釋100至300倍(皂鹽 : 水=1 : 100~300),,瞄準若蟲的腹面,效果最好,若荔枝椿象趴於枝條上,噴霧時水量要足夠,才能包覆住蟲,讓水流到蟲的腹面,可達到防治效果。

 荔枝椿象除在農業區危害龍眼及荔枝作物外,常於雜樹林、公園、路邊或庭院中之無患子科植物上出沒,惟上述地點較少實施防治措施、易成孳生源。農業處特別呼籲請鄉親於修剪樹枝時特別注意防範,也請民眾勿因一時好奇而捉捕該蟲,避免遭到荔枝椿象防禦性臭腺汁液灼傷,導致過敏或皮膚潰爛。